12.21-12.26 Cuba Cuba!! ——古巴行记

这个圣诞假期我和cafemike同学一起去了一趟古巴。先是听说从加拿大去古巴比较方便,有直航的飞机,4个小时便能到达(由于古巴和美国关系紧张,若在美国想去古巴是没有直航的飞机的,只能到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转机)。后来看了“最好金龟换酒”博客里记录的古巴(http://fz0512.com,顺便做个广告,这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博客,博主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也让我对古巴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少兴趣(物资匮乏,相对封闭,一国两币制度,等等)。还有就是听说在加拿大这边有不少人圣诞节会选择到古巴去度假,为什么会去这样一个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呢?一查才知道,古巴有个叫Varadero的海滨小城,已经几乎被开发成了加拿大人的度假胜地,遍地都是各种高级度假村,加拿大这边也有很多旅行社开办那种all-inclusive的古巴几日度假游之类的路线,就是专门让加拿大人到Varadero海滩去晒太阳的。。。了解了以上的信息后,我们觉得古巴应该是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决定了,不去度假村,而是尽可能去了解古巴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因为古巴航空一如既往地晚点了,我们到达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机场的工作人员帮我们订了一家民宿(casa particular)。开办民宿是当地人赚取外快的一种方法。一些原先经济状况比较好的,自己拥有一座房子的那些家庭(古巴的房屋也是全部归为国有的,人民只享有居住权和使用权),可以向政府申请把房子里的一些房间开放作为招待外国游客的民宿。政府批准的合格民宿会被挂上一个专门的标记,民宿主人每月要向政府交税,政府也会定期审查这些民宿。民宿的价格一般在20到30个CUC(到古巴的外国人专用的货币,和美元基本保持1比1),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民宿是比较便宜和方便的住宿方式,也是一种了解古巴人民生活的好方法。

再说一下CUC。古巴实行“一国两币”制度,一种是本国人民使用的比索(peso),另一种是外国人专用的可兑换比索(CUC)。CUC和美元基本保持1比1,而1个CUC可以换20多个本地比索。古巴政府规定外国人在古巴必须使用CUC。而在古巴境内,凡是进口的商品,或是比较高档的商品比如电器家具之类的,都只能用CUC才能买到。在古巴的市镇里,路边往往有不少小商贩摆个摊子卖肉卖菜卖水果,非常破旧的样子,这些地方就是本地居民日常购物的地方;而那些装修明亮整洁的国营商店(和国内的小型士多店非常类似的),就只能用CUC消费,也就是只有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古巴人民,或是有能力赚到CUC的古巴人民能消费得起的地方。在机场排了好久的队伍等候兑换CUC。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用美金兑换CUC要额外收取20%的手续费,而用其他货币兑换则不用收取手续费,古巴和美国的关系又可见一斑啊。。。

我们揣着非常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哈瓦那市中心的那家民宿。来开门的胖胖的女主人非常热情地和我们拥抱了一下,这也是热情的拉丁美洲人民惯例的问候方式了。男主人,女主人的弟弟,还有一位老奶奶,和两个小朋友,都来到客厅里迎接我们。其实客厅很小,有简单的沙发和椅子,角落里有一张不大的饭桌。古巴民居的一楼基本都是没有窗户的,里面特别地昏暗。大家就这样围坐在沙发上椅子上,还有一旁楼梯的台阶上。刚开始聊天我们就囧了,这里的人都只会说西班牙语,而我们对西班牙语几乎一窍不通,我也只在来之前简单了解了一下“你好”“谢谢”之类的用语。我们和这一大家子古巴人沟通得异常艰难,手脚并用地做手势,用笔写字画图等,还借助那个中学生模样的小男孩做一些简单的英文翻译,才总算大家沟通好了这几天的安排。得知我们准备去Varadero和Trinidad这两个地方,女主人还很热情地找到了她在这两个地方的朋友的联系方式,介绍我们到那里去住。第二天早上还为我们准备了简单的早餐,有一些水果,木瓜橙子香蕉菠萝等等,还有面包和咖啡,出乎我意料的好啊。后来我发现,民宿主人准备的早餐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可能也已经成了一种标准吧。

第二天我们前往一个加勒比海海滨小城Trinidad,这是一个殖民地色彩非常强烈的城市,依然保留着几百年前那种很有特色的彩色建筑,很漂亮也很有韵味。路上碰上不少操着极其蹩脚的英语的人很热情地要为我们指路,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些在路口游荡的人其实就是想借着为外国游客带路的方式来收取一些“小费”,在一些路口甚至碰到不少强迫想给你带路的人。甚至在接近Trinidad的时候,好几个岔路口的路牌上指示方向的箭头都被人故意擦去了,而那些路口往往游荡着好几个紧盯着外国游客的古巴人,见到那些对方向感到迷惑的外国游客便涌上去,叽叽呱呱地边吓唬你边向你要指路费。。。几天的经验下来,我们知道,其实如果你保持无视那些人,他们也是不会骚扰你的。但是故意擦去路牌上的方向标志并守在路口要小费的这一做法,真的给我很不好的感觉。

在Trinidad居住的那家民宿的主人是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这家民宿感觉比哈瓦那的那家还要富有。小房子的顶上还有一个精心布置过的露天小花园。这家民宿的名片上号称“we speak English(我们会说英语)”,只是为了招揽外国游客而已,实际上也是基本不会讲。。。Trinidad是一个很小的镇子,只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已经基本上逛遍了每一条街道。这个小镇虽然小,却真的很漂亮很有韵味,据说是在16世纪被发现的,然后人们便把它的殖民地原貌保留了下来。不宽的卵石路,路旁全是彩色的小房子,当地居民都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和过往的邻居闲聊,甚至和对面的人喊话。路上很少有车开过,马车倒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阳光下的小镇,洋溢着马车声,叫卖声,谈笑声,耳旁全是爽朗的西班牙语,虽然听不懂,但也能感受到那一种热闹与祥和。

在Trinidad我们还特意到海边走了一趟。加勒比海果然美得摄人心魄,层次分明的蓝色纯净无比。而且这里的海滩还是几乎未被开发过的,游客极少,只有那么零星两三个,耳旁只有风声和海浪声,真的有一种非常贴近大自然的感觉,完全不被打扰,特别舒服。

在Trinidad住了一天,我们前往Varadero。沿途经过的都是古巴的农村地区。路是二车道的,还有点坑坑洼洼的。蓝天倒是很漂亮,看来污染不严重。工业区工厂什么的基本没见到。路旁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看来玉米也是古巴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吧。乡村公路上常常能见到突突突地喷黑烟的农用拖拉机,或是载满了人的大卡车,或是马车,甚至是骑马的人。古巴人民倒是非常的热情淳朴,看到外国游客都会热情大笑招手,甚至冲你大呼“amigo,amigo”,就是西班牙语里“朋友”的意思。偶尔也能见到一些古巴当地居民乘坐的公共汽车,这些公共汽车往往都是无比破旧的,车窗残缺不全,车厢壁也被熏得这里黑一块那里黑一块的。当地人开的小轿车都是四五十年代老电影里的那种老爷车,常常也是很旧的,车窗不一定是齐全的,驾驶控制盘也基本只剩下一个空壳,只有必要的几条线控制着汽车的发动机,整个车基本上也就只能行使作为一辆车的基本功能——载人行驶——而已。古巴首都哈瓦那满大街跑的出租车全都是这样的车。而外国游客在古巴是乘坐一种专门的客车的,叫Viazul,或者是Astro,这些客车就跟国内的空调大巴长得一模一样,宽敞舒适还有空调。仔细一看才发现,车尾全都写着“中国宇通”几个字,看来很有可能是中国政府赞助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兄弟的。话说古巴人民对中国人态度极其热情友好啊,我们碰到不少人,问我们“China?Japan?(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听到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脸上都会展露出极其灿烂的笑容,用拖长的语调说一句:“ah~ China~ amigo~(啊~是中国人啊~朋友朋友~)”这也是在古巴有意思的经历之一。

我们来Varadero也只是想看看这个每年吸引着那么多加拿大游客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结果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Varadero是个已经被高度开发的商业化的海滨城市,完全是为招待外国游客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各种装修奢华的高级现代度假村遍地开花,在建的也有不少,连公路也都是修整过的崭新平坦的柏油路。这里和古巴别的城市简直是天壤之别,完全不能代表典型的属于普通民众的古巴。就像上海外滩那一带,香港维港那一带,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一样。在Varadero我们还是选择住民宿。哈瓦那那家人介绍的民宿住满了,隔壁一家民宿主人非常热情地带我们跑了好多家,最后终于帮我们找到了一家还有空房的。这一家民宿很显然在我们住过的民宿里是家庭条件最好的一家,特别宽敞明亮,装修也更为讲究,还养着两只色彩艳丽的鹦鹉。但主人拒绝给我们提供早餐。。。在Varadero我们也到海滩去玩了半天,海是同样的壮阔和漂亮,海水特别清澈,这里沙滩的沙特别细特别软,踩在上面特别舒服,而且这种软软的沙滩长达22公里,加上古巴冬季是旱季,很少下雨,基本上是20多度艳阳高照的天气,难怪外国游客喜欢来这里,也难怪古巴人会投其所好地建起一大堆的现代度假村。这里也为古巴经济发展贡献不少吧。

最后我们回到古巴首都哈瓦那住了两天,每天都在阳光下游走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里。哈瓦那是个特别有韵味的城市,也是我们去过的三个古巴城市里我最最喜欢的一个城市。哈瓦那老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里依然保存着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那里的居民也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街道挺窄的,街道两旁两三层的小楼也很多都是破破旧旧的。居民们很多都坐在自家门槛上,或是倚靠在二楼的阳台上,和邻居或朋友们聊着天,或是步行到几条街以外的一个小铺子买点东西。街道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个小公园,或是小广场,或是当地居民的集市。孩子们在街道上玩着他们的游戏。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这里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是单纯的,完全没有西方发达社会里诸如暴力毒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老城区街道里很少会见到外国游客,这里单纯的孩子们对我们经常展现出友好而羞涩的笑容,也很乐意对着相机镜头摆各种表情,似乎只是想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快乐而已。街道上时不时有人蹬着三轮车而过,或是发动机声音极大的那些古旧的老爷车的士开过。这里街道窄人多车多,却并不显得拥挤或吵杂,人人都是自得其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个房子里都是很大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古巴人民对家人,对朋友,对左邻右舍都特别关心也特别热情,这也许是拉丁美洲人民天性中的开朗乐观吧。夕阳西下之时,有不少人还会一家大小一起到哈瓦那海滨大道上散步,继续享受悠闲时光和漂亮海景。

哈瓦那新城区则和国内的普通城市挺相像的。也有着现代的建筑和高楼,有着银行,医院和大学。马路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热闹而富有生气。是的,他们的经济水平确实不高,各种物资也并不丰裕,也许和中国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水平差不多,但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是洋溢着热情而淳朴的笑容,很少看到沮丧或是抱怨或是争吵。这趟旅行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事先学一点西班牙语,也就没有机会和古巴当地居民深入交流,看看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抱着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样的态度。我想应该会听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的。

不过这趟旅行真的让我觉得收获不少。走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去探访那些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确实会让人增加不少见识和感悟。在古巴的那几天,抱着一种谦卑的包容的态度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倒也能受到他们处世态度和乐观精神的感染。这也许还和他们的历史,和领袖人物的治国有关。哎,自己了解的东西还是太少。不过总的来说,在古巴的这几天,见识到了他们物资的相对匮乏,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们内心里那种简单的快乐。在这里,有值得回味的感悟,也足矣。:)

————————————————————————————————

在前往Trinidad的路上,被擦去方向标志的路牌

在Trinidad的照片

           

在Trinidad居住的民宿的厨房,简单却也整洁

在路上,古巴乡间也别有一番风味

     

Varadero漂亮的海滩

在Varadero居住的民宿

在哈瓦那(Havana)的照片

                 

有史以来最忙最有压力的一个月

11.26. brand new, yet the same. 在那个时刻,city hall外响起的礼花。:)

过去的这一个多月,真的是有史以来最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个月,哪怕高考都比不上啊。。。上了大学才觉得高考不算什么;在英国读大四才觉得在复旦那三年不算什么;而来了加拿大才觉得在英国那点忙碌不算什么。。。英国的课程一整年才一个考试,在加拿大却是整个学期一直在被各种作业实验轰炸。。。70分在英国已经是first class了啊,在加拿大才是及格线。。。@_@

在整个实验室里,我是选课最多的那一个,到了期末就直接变成了最忙碌最崩溃的哪一个。。。连续三个多星期,每天我都得很早起床,忙忙碌碌忙忙碌碌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宿舍,很多时候回去了还得继续忙。。。没有周末,每个周末都从早到晚呆在图书馆。。。有的时候连续一整天对着电脑,真的很累。。。这还是头一次忙得有时候早上吃早餐的胃口都没有了。。。我觉得自己能这样坚持几个星期,得益于自己一直坚持规律作息规律饮食,身体跟得上啊。。。晚上回去做饭的时候,会跟室友聊聊天,是一天难得的放松的时候,有的时候听到她们的鼓励,自己也会觉得增添信心不少。^_^

这学期还碰上了一个特别特别特别严厉的教授,真的是经历了脱一层皮的考验。。。还好我的导师比较通情达理,在期末期间基本就不给大家布置新任务了,让我们可以更专注于各种课程相关的东西。

这样的读书生活,有时候也让我觉得挺烦的。不但整个白天得忙,晚上还得忙,周末还得忙。。。工作了的话,至少周末还可以放松休闲一下。。。现在的目标是,拿到学位,然后开始找工作,在社会上尝试着找自己的立足点。。。至于 博士,也许以后会再打算吧,我在queen’s也碰到不少工作了几年再回学校里念博士的人。。。至少现在,我觉得念博士这条路并不太适合我。。。人生只有那么短短几十年,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何必非要走一条自己不合适不开心的路,何必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昨天的电话以后,不开心了很久。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想法都挺简单。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希望了解对方更多;因为了解更多,更加懂得珍惜;因为懂得珍惜,我们都只想着如何努力让大家更好。从来没有猜疑,没有斤斤计较,没有考虑得失。但正是这种简单,让生活更加纯粹更加快乐,也让心灵更加强大。我不希望给这样一种状态加入什么杂质。为什么要把想法变得那么复杂那么迂回,为什么要引入一些不好的因素,为什么不能往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去引导,引导我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勇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过,才无悔,才问心无愧。一开始就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损失害怕吃亏而有所保留,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充实和快乐的。但与此同时,大家都是有理智的成年人,懂得什么叫量力而行,懂得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懂得把握好自己,懂得不去走极端。

其实我越来越觉得,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生活更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只有学习,只有工作,或者只有感情,更不能说为了某一样你非得牺牲另一样。尤其在从校园到社会过渡的这个阶段,在努力去尝试在社会上立足的时候,视野不能如此狭隘。这样的生活不可能让人取得什么成功,更不可能让人过得开心。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得掌握主动权,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用心经营,你所在乎的每个方面,去热爱它。当你充实到如此地步,心灵自然会强大,也自然没有空去操心那些有的没的。人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难以打倒的。

写下这些字,也是给未来也许会迷失的自己。

各种有意思的人和事

来到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电子工程系RFIC这个组,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_^ 这个group目前有9名成员,导师母语是西班牙语,可能是来自南美洲哪个地方的吧,个子不高,热情开朗,美国名校毕业,同时能说非常流利的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德语。。。两个博士后分别来自墨西哥和巴西,在另外的一间办公室,平常不太能见到。我在的这个实验室就热闹多了。资历最老的是来自埃及的Ahmed,博士后,已经在这个实验室里呆了六年,12月初就要到多伦多去工作了,RFIC设计师,年薪9万CAD。。。来自安大略省一个小镇(还是小村庄?)的David,研究生第二年,明年8月就要毕业了,他本科也是在Queen’s念的。来自印度的Jeet,和来自中国的我,女生Fan,男生Yin,都是研究生第一年。不过Jeet不算新人啦,他本科也是在Queen’s念的。也许因为这个实验室里人都比较年轻,气氛一直都挺活跃的,哈哈~^_^

我越来越觉得,每个实验室里都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传奇。在我们实验室里,博士后Ahmed就是一个。从第一天见到他开始,就一直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别儒雅的气质,来自埃及的他说话总是不疾不缓的。他在这个实验室里已经呆了六年了,用Jeet的话说就是“Ahmed knows everything”(Ahmed什么都知道)。我们几个新人,设计电路调试程序的时候,常常会碰到那种几天都纠结不出来的问题。而神人Ahmed一出现,还是那样不疾不缓的语气,说,你应该这样,这里可以这样,试试看这样。。。然后问题就神奇地被解决了!让我和Fan不止一次地感叹,Ahmed真是神一样的存在啊!

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叹Ahmed的厉害时,他说他并不算什么。这个实验室里前两年毕业出去的人还更牛X,连价值几十万美金的Network Analyzer都能自己修好,博士没毕业就已经收到很好的工作OFFER了。

David已经在这里混了一年,明年8月也要毕业了,最近特别特别的忙,晚上7点我们所有人基本都离开实验室的时,他还呆在那里。他也是我目前碰到的唯一一个特地为万圣节准备巧克力的人,还乐滋滋地发给大家吃。还喜欢和大家讨论各种问题,比如麦当劳里的冰淇淋都是假的冰淇淋等等。。。有一天,David忽然叫我上一个网站,www.10kids.com,原来是我们系一个教授的太太建的网站,他们一共有10个孩子,而且全部都是自己生的。。。omg,我彻底地被震撼了。。。然后David告诉我,他爸妈一共生了9个孩子,他排行老七。。。加拿大怎么可能人口不足!!。。。

印度小伙Jeet很有宝莱坞电影里典型的印度小伙的气质。个子瘦小,特别喜欢跟着音乐扭动,很开朗也很直率,虽然他比我还要大一岁,但整个人就像一个大男孩一样。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感叹,今天天气实在太好了,我一点都不想学习~哈哈~

北京男生Yin是在加拿大一个特别冷的省念的本科,相比起刚刚从国内过来的我和Fan,他对加拿大的生活和学习都更有经验一些。他很乐于助人,经常帮我们俩解决问题。我们三人有一门课是同样的,每当这门课布置作业的时候,实验室里就经常充斥着我们三人争论题目的声音。。。

除了上课和实验室,我还在经济学院的distribution centre,也就是作业发放中心打工。在那里打工的也不止我一个学生。有从中国移民过来的Bin,她和她丈夫在国内都是工程师,十年前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到现在她还在念经济学博士学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较大的那个孩子已经12岁了。她也同样不疾不缓,她说,现在这样的生活挺平静挺好的。

还有一个也在那里打工的,是来自埃及的Amr,在土木工程系念研究生第一年。有一天我和他在一起当班,忽然他站起来,把自己的外套铺在地上,然后对我说:“我现在要开始祷告。”我立马意识到这应该是他们的一种宗教习俗,立刻跟他说没问题。然后自己到一边安静地看书,尽量地不打扰到他。Amr先是站着,口里念念有词,随后有跪到铺在地上的外套上,头也伏到地上,同样地口里念念有词。就这样站着跪着重复了几次,几分钟后祷告就结束了。后来Amr告诉我,他们每天要祷告五次,一般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他说祷告就是和在上帝交流,会让你时刻记得,上帝一直在看着你,这会让你保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this will keep you on the right path),真有点让我肃然起敬。那天下班的时候,Amr收拾东西特别快,然后很抱歉地跟我说对不起,因为他要回家看孩子,所以得快点走。。。我又一次被镇住了。。。他告诉我他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才三个月。。。

在国外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不管是穿着打扮,文化背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和周围人的较劲和攀比,只要你不伤天害理,不妨碍他人,也不会有人对你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大家对生活方式多样性都持一种特别包容的态度。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生活确实比较轻松,不需要顾忌太多,心情也就自然轻松愉悦起来,也能真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时也能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平和友善,更加懂得欣赏他人。假如人人都这样,世界应该会变得更加美好吧~^_^

busy like crazy

十月以来,学习逐渐进入了正轨。assignment和lab一个接一个地来,导师也会每周布置新任务,校内兼职也开始了。于是一下子时间显得不够用了。。。

每天早上基本都是8点之前起床,早餐总是简单的面包加牛奶,因为有营养且快,偶尔会给自己煎个荷包蛋,然后就往学校赶,中午是吃自己带的前一天晚上做好的便当,到系楼的common room去用微波炉热热,还是自己做的饭菜比较好吃,嘻嘻~^_^ 在那里吃午饭,见到的基本都是自己带午饭的中国学生,外国学生也许到楼下买个汉堡或者热狗薯条就能解决了,中国人还是不习惯这些啊。。。然后一直在学校忙,到晚上七点多才回去。。。然后是一天里最休闲的时候了,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准备晚饭和第二天的午饭,然后悠哉悠哉地把厨房打扫整理好(我发现做家务劳动现在对我来说都成了一种放松,我还有点喜欢上每天做做家务活了。。。),然后上网休闲一下,再准备一下第二天要弄的东西,有时候晚上也在继续做白天没做完的事情,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样,可是真忙的时候也没办法了。。。每天争取十二点睡觉,保证8小时睡眠,第二天起床时才有好精神。嘿嘿,我发现比起周围的同学,我的精神状态真的算是比较不错的哎,可以连续一整天高强度精神劳动,但一直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看来身体好才是革命的本钱啊!良好生活习惯要保持,还要多多锻炼才行!当然适当放松也是必要的,比如下午四点去买个muffin犒劳一下自己,和实验室同学吹吹水~看来我还是挺懂得享受生活滴~^_^

上周去参加了一个engineering career fair,就是专门为engineering学生开办的企业展览会吧,就是专业相关的很多公司都会到学校来摆一个展位,和学生互动交流,主要是信息的交流,但也可以是一个求职的机会,有很多学生都是带着cv过去的,说不准哪个公司的人跟你聊着聊着有感觉了,就把你的cv要走了,再以后也许机会就来了。。。我只是到那里逛了一圈而已,真的有种自己像个傻子一样的感觉。。。来参展的公司我绝大部分都不认识,都是业界内的专业性很强的公司,自然也就不敢上前去跟别人聊什么了,连对方是什么公司我都不认识,更不知道能聊什么了。。。就那么走了一圈我就离开了。。。真的发现自己要加强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啊。。。光埋头学习是不行的,周围的世界是如何在运转,还有很多东西我们应该去了解去认识。尤其在念研究生的时候,在准备走入社会的时候,面对的挑战和考验真的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学会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甚至还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这又要求很高的英语水平了。。。>_<。。我想自己走在那个career fair里的感觉,应该就是老爸说的那种在国内去招聘会的感觉吧。不过在这里,要求又更高了。。。真的发觉,自己离“准备好”还差好多。。。>_<

回头看看刚刚写下的一些文字,都是以前看到过听到过的“大道理”啊,不过这回真的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感受了。。。现在开始逐渐知道,差距有多大了,看来我是开始进入“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阶段了,是好事,加油吧!!

 

感恩节的魁北克之旅

Thanksgiving有个小长假,我们就决定到加拿大的法语区去转转。Kingston几乎就是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交界处了,从这里北上魁北克也比较方便。而在初秋枫叶正红的时候,也是整个加拿大最美的时候。魁北克省在加拿大各个省中一直算是比较特别的吧,官方语言为法语,建筑风格也都是法国式的,风土人情也都是比较悠闲松散的,移民政策也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当地人都以法语为第一语言,当然一些服务行业比如餐厅之类的,服务员一般也会说英语。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说魁北克的法语并不是正宗的法语,也许口音上和法国人有不同吧。

首先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在高速公路上。到了魁北克省境内,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带里,时不时便会出现一块空地,周围的草长得异常茂盛。只有车开过时的某个瞬间,才会猛然发现,那里停着一辆警车,正随时准备去拦截超速的车辆。听说挂着外省车牌的车辆又常常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同样的高速公路,在安大略省境内很少很少会见到这样的埋伏警车,而在魁北克省则几分钟就会路过一个。。。难道这也是一种创收的方式?。。。而一路上的法语标志牌也让我认识了不少法语单词,比如道路,东南西北,等等~^_^

蒙特利尔(Montréal)在加拿大也能算是一个大城市了。我们去皇家山(Mont Royal)上转了一圈,那里可以俯瞰整个蒙特利尔。建筑群中特别显眼的是一个天鹅状的建筑,那是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曾经举办过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也是蒙特利尔人民的骄傲之一了。离开皇家山的时候,一群年轻人还用法语跟我们说“再见”,居然也被我听出来了~嘿嘿~^_^ 蒙特利尔城区和每个现代大城市差不多,也有着加拿大城市给人一贯的印象,街道非常的干净整洁,安静中又包含活力。也难怪我的一个室友Peter称之为他第二喜爱的加拿大城市(第一当然是他的第二家乡温哥华了)。蒙特利尔最有法国特色的是老城区的老港(Vieux-port de Montréal)。河边的几条小路纵横交错,全都是别具特色又小巧精致的法式餐厅或卖手工艺品的小店。河边广场上,是热闹的集市,穿插着街头艺人的表扬和路人的掌声,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这次长周末之旅的重头戏在魁北克城(Québec City),身为魁北克省的首府,她却是一个悠闲宁静的小城。魁北克城似乎是依山而建的,道路狭窄而弯曲,一样是极具法式风格的建筑,餐厅,咖啡馆,小店。在这些小巷子里漫步,聊天,拍照,时间不知不觉就流走了。城里几乎都是游人,也许大家也都想趁着可怕的冬天还没来的时候,好好享受一下加拿大最好的季节吧。也借机温习了几句简答的法语,比如你好,谢谢,总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就是要说几句法语才有那个意思。。。^_^ 晚餐我们尝试了一家口碑很不错的法国餐厅,想借这个机会试试比较正宗的法国菜。也真的没让我们失望。这是在某条小街深处,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餐厅。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氛围。舒缓的音乐伴着餐厅里客人们愉悦的交谈声,音量正好略显热闹但一点也不吵。菜没上来前,我们还一度担心,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惯。但没有想到的是,法国鹅肝是那么美味,而且入口即溶,其他的菜也都能看出来做得非常用心。看来法国菜的美味也不是吹出来的啊。。。^_^ 晚饭后走出门外,小街上依然是那么宁静。我回头看看那家餐厅,谁能想到,那扇不起眼的小门后面,竟是那样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一路聊了很多,真的很开心。我真的想记录下每一点一滴的快乐,感悟和收获。:)一个长周末很快就过去了。今天是加拿大的感恩节,感谢一直很给力的天气,感谢这一路都很顺利的旅途,感谢那些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所见所闻,感谢那些一直给我那么多支持的人们,感谢一路有你。:)

This is a remarkable journey. :)

IMG_1051

来到加拿大的第一个月

来到加拿大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对我来说真的好像过了很久。。。虽然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国外生活了,但是好像真的是第一次在国外独立生活。。。去年英国,是一群复旦同学一起过去的,不管是学校里,还是平常生活中,不管是开心有趣的事情,还是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有伴的,所以也就从来没有感觉到孤独。。。而初来到加拿大的第一个月,来到Kingston,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一个人。

来到Kingston前,我只知道我将会有四个室友,都是Queen’s的graduate student,每人都学的是不同的专业。室友们都很开朗友好,虽然他们四个都能算是加拿大人,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到Kingston。和室友们交流,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英语不行啊。。。>_<。。。年轻学生聊天,语速都极快,于是我常常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但也只能努力地听,听懂了的地方就争取插几句话。一直自己鼓励自己,每次都是进步。

学校注册方面、银行方面又出了一些小麻烦,我们屋子里的上网也拖了好久才装好。每天都要到处跑,跟各种人打交道,英语说得越来越不要脸,不管怎样,努力表达自己的意思,努力理解别人的意思就好。刚到的第一个星期,居然有种在这里简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感觉。。。@_@

刚到的第二天就跟导师见面了。导师是个挺不错的人,是个大概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问我刚到加拿大是否适应,还说一开始不会给我太大的压力云云,还带我去参观了他领导的实验室,把我介绍给大家,也张罗着给我安排了一个位置和一台电脑。在这里总算有了点归属感。。。@_@。。现在除了上课以外,其他的时间我基本都呆在实验室里。我挺喜欢我们实验室的氛围的。每个人都很随和友好,也都很乐于助人,也许是有种理工科学生的质朴吧。大家也常常一起聊天说笑,说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有意思的事情,嘿嘿~^_^

很快也开始选课上课了。进入课程很快。在这里上课,必须很认真,很努力的记笔记才行。。。本来Queen’s就是严格控制学生人数的大学,而研究生的课,通常都只有十个人左右的样子,在一个不大的教室里上。再也不像本科时那样,困了还可以躲在一教室的学生后面打打瞌睡。现在只能集中注意力,一直紧跟老师的思路。也许是因为投入吧,一个半小时的课常常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自己也感觉收获蛮大的。而且老师讲课都能听明白,不像年轻人聊天。。@_@。。。anyway,在课程方面,觉得自己适应得还是不错的。^_^

因为以前在英国有打工,习惯了每周有一些收入。而拿student visa来加拿大,第一年是不允许在校外打工的。校内的工作一般招人少,而且国际学生在语言上有劣势,我也不太抱希望能找到。不过忽然没有了收入还真有点不习惯,于是我就去申请了学校的work study entitlement,这样就可以在校内打工了。然后开始投简历。上周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份挺不错的工作。在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办公室里做distribution clerk,具体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给前来取作业的学生发他们的作业。算是工作环境比较好又比较轻松的工作了,而且也能有不少跟人打交道的锻炼机会,嘿嘿~顺利的话下周就能开始工作啦~^_^

忘了是谁跟我说的,外国人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习惯找组织,到哪都一样,只有找到“组织”,心里才有踏实感;而外国人注重individual,注重个人,只管好自己的事情,也只在意自己的事情,只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一切安排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在国外生活,就要试着去适应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接受一种新的心理观念。并非说孰好孰坏,能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本领。而且能适应这种生活,真得有强大的内心才行。。。 每天自己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自己去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自己去超市买菜,一个人也同样学会了欣赏周围的风景,体会生活的乐趣~^_^

真的很感谢,在我刚到加拿大的日子里给我的帮助。:)

第十个中秋了。:)

意想不到的一封邮件

虽然已经离开伯明翰大学了,不过还是会时不时上去查查有什么新邮件。今天打开bham的邮箱,第一封邮件便是Space Utilisation Survey October 2011。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一年以前。。。

去年十月刚到伯明翰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找part-time。那个时候常常到guild of students的网站上去看part-time的工作信息,能投简历的我都投了。收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这个Space Utilisation Survey。这是伯大每学期都会搞的一次教室利用率调查,每次都是请学生来做这个调查,工作内容其实挺简答,就是给你一些教室列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去这些教室查看,有多少人在里面上课,然后记录下来。不过也挺枯燥的。这个调查工作每学期也就只有一周。当时对方是给我回了一个时间表,让我标出自己空闲的时间。极度渴望有工作收入的我就把所有可能的时间都写上去了。最后被hire了,给我安排了两个shift(当时看着其他那些分到了3个甚至4个shift的人,真的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啊),一共6个小时,不过工资按7小时计算,还有一小时算培训。于是在那周里我就认认真真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跑教室数人数,一周结束后,我收到了7*5.92=41.44镑的收入。这是我在英国第一次靠自己劳动所得,心里真的是超级激动啊~~就恨这个教室利用率调查怎么每学期只开展一次,每次只开展一个星期呢。。。>_<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邮箱里那封标题是Space Utilisation Survey October 2010的邮件的时候,心里有多么欣喜;登录查看自己的shift的时候,有多希望能多得几个;看到工时的时候,还抓过一支笔开始算能收到多少工资;一个一个跑教室的时候,心情有多么愉快还一边哼着歌,很认真地记录每一个数字。。。这些,都是我在英国特别难忘的回忆之一了。:)

没想到的是,这个工作做了第一次,第二学期时负责办公室就会自动给你发邮件,问你是否还继续参加这学期的调查工作。所以在春季学期的时候,我又做了一次。这次很幸运地分到了3个shift,而且中途有个人有个班没法当了,办公室就发邮件问我是否能去当这个班。于是我就一共做了4个shift,工时共计13个小时。这回收入可是一大笔啊,嘿嘿~心情也是超兴奋~:)

真没想到的是,在我离开伯大以后,这个学期我的伯大邮箱依然收到了Space Utilisation Survey的邀请,问我是否继续参加这个学期的调查工作。。。这邮件又让我想起了在英国的很多很多,心里忽然暖暖的。回首那一年,原来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了许多。。。

又看到了自己在英国各处旅行时的照片,真心觉得,那段时光如此美好啊。。。:)

Mark一记

要mark一记的原因就是,这个暑假怎么那么多的事情啊。。。@_@

(我又要开始写流水帐了。。)

7月2号复旦毕业典礼顺利结束。之后的事情可就不太顺利了。。。虽然我也参加了毕业典礼,穿着学士服很high地到处拍照,但我的两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并没有拿到。因为要等英国伯明翰的成绩单寄到复旦教务处,教务处才能给我们做学分认定,然后才能通过我们的毕业审核。没事干的我每天都去骚扰我们系的教务员单WQ,这个被全系学生讨厌的人。。。结果很没有意外,没有伯明翰的成绩单,他就是不给我发两证,其实我的两证已经打印出来制作完毕,就差发给我了。最可恨的是,学校宿舍只让毕业生住到6号。。。nnd,说好的以学生为中心呢。。。单的一句话让我触动挺大:不管环境怎样规则怎样,能想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真的本事。不能指望规则适应人也不能改变规则的时候,只能去适应规则。always try to make the best out of it。

还好张江寝室楼的阿姨比较善解人意,以前就一直很关心我,这回也尽力给我帮助了,让我住到直研的学生能呆的最晚时候,因为我们寝室的雯是要直研的,我就跟着她一起在寝室蹭住到了10号。然后搬到了YiuYiu的宿舍里。她在上海金桥找到了工作,7月初才刚刚入职,跟同事在外面合租了房子,我就有了一个落脚之地。真的太感谢她了!^_^

等着拿两证的时间里,我在上海也挺无聊。去做了个签证体检,没啥特别的。。。小杰杰生日请了顿饭,他同济直研了,跟他还有他同学一起吃饭聊天,倒也挺有意思。由于对实验室的化学污染情况深感担心,他们已经开始考虑要早点把下一代造出来了。。。@_@

14号终于把该带走的东西都拿到手了。我也实在忍无可忍提前两天订了599回家的机票。冬冬很好人地送我去机场。他真的是个很不错的人,很不错的朋友,希望他在stanford一切顺利。。。本来给我印象还不错的春秋航空这回居然把整个飞机的人关在机舱内两小时不起飞。。。因为马上要到家了我心情还不错,就木有计较。飞机上有乘客开始闹事了。。。原本5点半起飞的飞机直到8点半才起飞。。。导致我直接错过了最后一班回顺德的机场快线。。。最后坐车到了芳村,老爸来接我。终于到家了。。。真是内牛满面啊。。。我的床。。。>_<

顺利毕业了,卷铺盖离开上海了。谁知道到家后,还有更大的事情在后面等着我。。。签证。。。>_<。。。加拿大学生签证真的有够麻烦的。。。首先是需要的材料多,光是等个公证件就等了我三个礼拜。。。然后还得特别注意写好study plan,还有资金来源说明,不然动不动就被打成“移民倾向”。。。准备材料期间我在taisha还有gter上看了无数案例,过签的拒签的,几乎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到了。。。我妈看着我都感叹,准备个加拿大签证真让你脱层皮啊。。。我觉得我以后都可以去当中介了。。。@_@。。。经过漫长的三个星期的等待,最后几天我真的都已经超脱了。。。

最后签证还是顺利下来了。连续两个暑假都是在等签证的煎熬中度过,受不鸟了~~~

这个暑假在家,真的特别珍惜在家里和爸妈呆一起的时间。因为一个误会,反而更加清楚,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希望爸爸以后坚持打羽毛球,妈妈以后坚持爬山锻炼身体。也希望自己耐心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9月2号,我一个人从顺德乘车到香港,搭飞机来到了加拿大。我已经很幸运了,有人在这里等我。前面的路会如何,其实我也没有怎么想过。不过,一直以来认真地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是不会改变的。^_^

一封邀请函的故事和一张毕业照的故事

——记我的复旦毕业典礼,2011.07.02,复旦正大体育馆。

今天回本部参加了毕业典礼。杨玉良校长的一番讲话无疑是整个毕业典礼的高潮,让我为自己是一个复旦人而感到自豪,也引发了我不少的感触。。。

要先说说我还在伯明翰大学的时候的一个小故事。

六月中的时候,已经回国的好友KUN拜托我帮她到great hall去开具一份毕业典礼邀请函,因为她想请她男朋友七月中的时候一起来应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但我们两人都不清楚是不是必须本人去开才行。我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跑了一趟great hall。和工作人员说我是想开具毕业典礼邀请函,工作人员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说OK啊。我接着说,不是我本人要开,是我的一个朋友想开。工作人员则回复我说,毕业典礼邀请函必须本人来开具 ,别人不能代办。

我继续解释,因为我的朋友已经回国了,她没法亲自来开邀请函,但是她又非常希望邀请她的朋友过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工作人员哦了一声,想了一会,拿过一张纸唰唰地写了一个一个网址和一段话,让我尽快通知我的朋友到那个网址上在线request一下,内容就照她给的那段话来写,大意是,我想开具一份毕业典礼邀请函,并且由我的朋友某某某(学号XXX)代领。

我接着问道,上网request了以后大概多久我能拿到这份邀请函。工作人员回复我说大概三个工作日。我说,可是我明天就要离开伯明翰回中国了。。。这个时候我已经基本准备放弃了,因为KUN和我并没有抱着一定会办成的期望。。。工作人员又哦了一下,又仔细想了一会,问我要了KUN的名字和学号,还有我的电话号码,并告诉我,尽快通知KUN上网request,她会随时关注着,一旦收到了KUN的request,就会立刻准备邀请函,一准备好就会电话通知我过去领取。这样当天我就可以帮KUN取回邀请函了。

到这里,我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好像great hall的工作人员是专门为我一个人服务似的。。。真的很为他们这种尽心尽力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所打动。其实在英国,不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态度了。很多工作人员行政人员,都会在许可的范围内,灵活地变通,为的只是更好地提供服务。他们首先想的,总是如何去完成目标,而不是无法完成的借口。只要效果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不会嫌麻烦。是这种态度,让我真正体会到一种和谐,体会到什么是以人为本。

今天的毕业典礼上,杨玉良校长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毕业照的故事。

某班级在拍毕业集体照的时候,一个女生低头捡学士帽的那个瞬间,摄影师按下了快门,于是毕业照上就没有那个女生的面孔。摄影师很快发现了这张照片的不完美,当场又为这个班机拍了第二张毕业照,一切OK。可当冲印出来的毕业照发到每个同学的手里时,那个女生很惊讶地发现,学院里送到照相馆里冲印的,是没有她的脸的那一张。显然是学院里负责选照片的人疏忽了。

女生很难过。没有人会希望这种一生一次的纪念少了自己的脸。她向学院里提出,选另外那张每个人都露脸的毕业照,重新冲印一批毕业照发给全班同学。但这时,学院里不少同学却认为她小题大做了。有的人说,学院没有必要为这种小事费心,有的人说,这女生只要自己去冲印一张有自己的留作纪念就可以了。但女生只是希望,同班每个同学都能在毕业照中看到自己的脸。

而学院并没有理睬女生的请求。女生无奈,只好自己给全班同学发短信,征求大家的意见,重新冲印一批照片,费用全班平摊。。。

故事讲到这里,杨玉良校长发问了,“那些觉得这个女生小题大做的同学,如果照片中没有露出来的是你的脸,你还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吗?”。。。。会场内安静了。。。“如果照片中缺的是那些院长书记的脸,他们是否也会这样漠不关心呢?”。。。。会场内瞬间爆发出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有这样的校长,是每个复旦学生的荣耀。

杨校长认为,在复旦大学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让人羞愧的。所以,在毕业典礼上,在三千多名毕业生面前,杨校长代表校方,为工作上的疏忽和态度上的怠慢而向这名女生郑重道歉。

杨校长今天的感言,让每位复旦学生都感受到了,复旦就是要以学术氛围和关爱同学为校旨。在讲话的最后,杨校长以身作则,提倡大家都努力做一个心灵自由而丰盛的人。在这一刻,我体会到了校歌中的涵义: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我真正开始体会到,什么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复旦的毕业生们,“依然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但从走出校园的这一刻起,务必清楚可以要什么,不可以要什么。无论未来怎样明明灭灭,岁月如何深深浅浅,请恪守正确的价值观、严肃的专业精神、善良的品质,和,哪怕不能兼济天下也一定独善其身的坚持。”——杨解元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是复旦赠予的最珍贵的奢侈品。即使虚渡光阴也没必要懊悔。教育错了的孩子比不受教育的离智慧更远。我们学习的现在看似无用的东西以后我们会发现它的神圣。”——杨玉良

毕业典礼的最后,还是大家齐唱校歌。熟悉的旋律响起,开口的那一刹那,我的眼睛就模糊了。在高三拼搏的岁月里,复旦这个名字的发音,就已经给我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大一入学典礼上,唱着校歌的我内心里是满溢的激动和自豪,是沐浴在复旦情怀下的憧憬。四年以后,复旦这一标记已被永远打在我身上,我感激,我自豪。今天我可以自信地回首这四年,我会把这四年流逝在复旦的记忆永藏心底,未来我也会铭记着复旦精神,坚定勇敢地去走人生的每一步。

我喜欢毕业典礼用commencement这个词。:)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大屏幕上是新浪微博直播复旦毕业典礼。在杨校长讲话结束后,毕业生们都争先上台和杨校长握手。新浪微博也早已被复旦学生们刷屏无数。。。)